地球上的氮是從哪里來的?美國萊斯大學一項新研究表明,氮的原始來源其實“近在眼前”。據(jù)物理學家組織網(wǎng)21日消息,鐵隕石中氮的同位素特征表明,地球可能不僅從木星軌道以外的外太陽系收集氮,還從內太陽系原行星塵埃盤中收集氮。相關研究發(fā)表在最近的《自然·天文學》雜志上。
氮是一種揮發(fā)性元素,像碳、氫和氧一樣,使地球上的生命存在成為可能。知道其來源不僅有助于研究內太陽系巖質行星如何形成,還為研究原行星盤的動力學提供線索,對研究系外行星的潛在宜居性也意義重大。
有研究表明,現(xiàn)在木星與太陽的距離要比形成之初近4倍。“研究人員一直認為,在太陽系內部,木星軌道內的溫度太高,因此氮和其他揮發(fā)性元素無法凝聚成固體,這意味著木星內揮發(fā)性元素處于氣態(tài)。”論文主要作者達曼維爾·格雷沃說。
因為現(xiàn)在的巖質行星(也被稱為原行星)的種子,是通過本地塵埃的積累而在內部圓盤中生長的,所以人們曾以為,它們似乎不含氮或其他揮發(fā)物,這類物質必須從外太陽系獲得。但最新證據(jù)清楚地表明,地球上只有一部分氮來自木星以外的外太陽系。
近年來,科學家們分析了隕石中的非揮發(fā)性元素,證明太陽系內外的塵埃具有完全不同的同位素組成。
研究人員發(fā)現(xiàn),在太陽系形成后大約30萬年內,在內部原行星上的塵埃具有明顯的氮同位素特征。所有來自內盤的鐵隕石所含的氮15同位素濃度較低,而來自外盤的鐵隕石則富含氮15。這表明,在最初的幾百萬年內,原行星盤分為兩個儲層,外層富含氮15同位素,內層富含的是氮14。從一開始,這些揮發(fā)性元素就存在于塵埃盤內,很可能是以難降解有機物的形式存在。這一發(fā)現(xiàn)與目前的認識相反。
總編輯圈點
星球上要出現(xiàn)生命,就需要包含碳、氮、硫等在內的化合物或者揮發(fā)性元素。地球和其他巖質行星一樣,內部并不含有揮發(fā)物。此前的理論認為,地球上的氮,來源于遙遠古老行星的碰撞。這些奇妙的碰撞,釋放出了那些生命必需的元素。這次,科研人員的最新研究認為,地球上氮的來源可能沒有那么遙遠,巖質行星本身可能也自帶揮發(fā)性元素。人們一直想搞清楚,地球為什么會成為今天這個樣子。新的思路,新的手段,更高精尖的技術,都在讓我們一次次修正此前的認知。
關鍵詞: 地球
相關內容
- 視訊!十重大禮重磅推出!2023湖南車展“看車有禮 購車有獎” a>
- 2023上海車展:出乎意料的錯峰亮相 靜評日產全新一代逍客-今日快訊 a>
- 每日速看!河北平山:傳統(tǒng)文化“牽手”課后服務 a>
- “課外書”有講究:義務教育階段如何“讀好書”?|天天報道 a>
- 環(huán)球簡訊:防災減災須臾不可松懈 a>
- 廣交會凸顯我國外貿韌性 a>
- 【天天新視野】花卉產業(yè)紅紅火火 a>
- “壯族三月三”成全民派對 零售餐飲銷售額2.3億元 a>
- 全球速遞!中經(jīng)評論:現(xiàn)代農業(yè)要唱響“海洋牧歌” a>
- 天天播報:必易微(688045)4月24日主力資金凈賣出2237.75萬元 a>
- 中小銀行紛紛下調存款利率,誰還在存款? a>
- 每日看點!雪佛蘭epicr是什么車_雪佛蘭epica a>
- 孤立無援怎么讀_孤立無援的意思 世界播資訊 a>
- 每日報道:電荷密度與什么有關_電荷密度 a>
- 全球新動態(tài):科利莫爾:凱恩應避開巴黎,如果我是他會加盟曼聯(lián) a>
- 環(huán)球關注:備考2024年MBA | 華東師大的MBA質量怎么樣,畢業(yè)之后好就業(yè)嗎? a>
- 最新快訊!中哈農業(yè)合作不斷走深走實(大使隨筆) a>
- 今日聚焦!探尋“地外生命”之謎(科技大觀) a>
- 習近平致電祝賀楚普就任孟加拉國總統(tǒng) a>
- 青海推動基層社工中心建設_每日速訊 a>